“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42.5万辆和40.8万辆,环比分别下降46.6%和49.9%,同比分别下降6.9%和6.3%。”近日,中汽协发布了我国2023年1月汽车工业产销情况引发市场热议,有部分业内人士担忧新能源车已经到达高速增长的拐点,销量增长趋势进入瓶颈期。
(相关资料图)
业内人士的担忧,除了中汽协数据的不乐观,更与维持了13年的新能源汽车国家补贴政策今年正式退出历史舞台有关,而特斯拉这一“价格屠夫”年初的再次降价,也让很多持续亏损的国产新能源车企生存更加艰难。
《红周刊》通过采访了解到,每年1~2月都是汽车销量容易环比下滑的月份,只不过今年更为明显。此外,国补退出、特斯拉降价也确实影响到一部分中国电动汽车厂商的销量,提前让中国电动汽车行业进入到优胜劣汰阶段,未来能与特斯拉抗衡的可能更多的是拥有充沛资金的传统大厂,而至于“蔚小理”等造车新势力,如果没有现金流支撑,也有可能会进入淘汰的边缘。
新能源车销售仍保持正向增长
但增速会有所放缓
1月份的车企销售数据显示,比亚迪以15.0万辆的月销量稳居第一,特斯拉中国以6.7万辆位居第二,且1月销量同比和环比均有所增长。相较这些厂商的表现,去年年底刚刚登陆港交所的零跑汽车,1月只交付了1139辆,环比86.6%的跌幅领先于其他品牌,同比出现85.9%的下滑,成为新势力中销量垫底的一家;小鹏汽车交付5218辆,同比下滑60%,环比下滑54%;蔚来交付量为8506辆,同比下滑11.9%,环比下滑46.2%。只有理想成为1月惟一一家销量破万的新势力车企,1月交付15141辆汽车,同比增长23%,但环比仍下滑了29%。
多数新能源车厂商销售的开年不利,让人有些担忧新能源车高速发展的春天已过。对此,中欧经济技术合作协会智能网联汽车分会秘书长林示对《红周刊》表示,销量下滑的原因是去年12月份的冲量透支了今年1月部分需求,本就是销售淡季,叠加新能源汽车“国补”退出对1月销量的影响最大,尤其是走量的经济型电动车,此外,特斯拉降价这个因素也导致消费者持币观望其他品牌的动作。
根据乘联会的预测,在2022年650万辆销量的基础上,2023年我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将达到850万辆,同比增长近31%,新能源渗透率将达到36%。而中汽协则预测,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总销量有望超过900万辆,同比增长35%,渗透率将达到32.6%。如此情况,意味着新能源车销售继续保持增长是基本可以确定的。
不过也需警惕的是,若对比2022年、2021数据,可发现预测的增长速度已经有了大幅下滑:2022年,我国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649.8万辆,同比增长96.3%;2021年,我国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298.9万辆,同比增长169.1%。
“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未来仍然会保持不错的增长,但增速会逐步慢下来。”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院院长张翔对《红周刊》表示。
林示也表示,2023年的新能源的增速,要取决于后市的政策支持,虽然国补取消,但可以通过其他形式的补贴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如果政策继续支持到位,新能源汽车仍然会有不错的增长,“从整个宏观经济来看,在中国消费持续复苏的大背景下,2023年销量应该不会太差”。
“国补”退出、特斯拉降价
新能源车企步入淘汰年
市场增速放缓、国补退出、特斯降价带动一众新能源车企打响价格战,多重压力下,势必让新能源汽车厂商的造车成本进一步提高,这对于一些腰部以下新能源车企而言,2023年或是其生存最为艰难的一年。
年初,特斯拉这条“鲶鱼”再次搅起风浪,特斯拉中国区官网发布,特斯拉国产车大幅降价,主力车型Model 3和Model Y降价2万~4.8万元。对于此次降价的原因,特斯拉中国官方解释为:“特斯拉坚持以成本定价。”
一石激起千层浪,特斯拉挥舞的降价大旗直接引发一波降价潮。《红周刊》多方了解到,问界、领跑汽车、小鹏汽车、蔚来汽车等多家新能源汽车厂商开始通过补贴、特惠、折扣等方式加入到这波降价潮中。
譬如,1月13日,赛力斯AITO问界宣布多款车型调价,其中问界M5 EV降幅2.88万元至3万元不等,起售价下调至25.98万元,问界M7下降3万元至28.98万元起售。蔚来汽车北京地区相关销售人员对《红周刊》表示,目前,ES6和ES8两款车型本月如果提现车,可以提供1.2万元补贴,如果考虑贷款,可以享受3年免息政策。小鹏汽车相关销售人员对《红周刊》表示,小鹏P5车型460公里续航版目前售价只有15.69万元,较之前下降2万元左右。
林示表示,特斯拉的降价让造车新势力面临两难的境地,因为很多造车新势力现在卖车已经亏损了,若以降价应对冲击,亏损会进一步加大,现金流就面临极大的压力。如果不降价,销量下行,在资本市场又会面临极大的压力。因为企业预期发展前景不好的话,股价涨不上去,就无法从资本市场套现,进而导致现金流依然没有来源。
“特斯拉降价和进一步降价,让中国电动汽车行业提前进入优胜劣汰的阶段。”国补“的退出,除了特斯拉以外,所有的电动汽车品牌都会受到影响。”专注研究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康庄资产基金经理裘伯元对《红周刊》表示,未来会出现一批走投无路的电动汽车企业。除了特斯拉和比亚迪,其他电动汽车企业都将面临着巨大的压力。2022年电动汽车销量排名前10名以外的,都有面临着在2年内被淘汰的可能性。
特斯拉的降价再次扯下“新能源车成本高”的遮羞布,从已发布的新势力2022年业绩预告以及前三季度业绩来看,2022年赛力斯净亏损35亿元~39.5亿元;北汽蓝谷净亏损52亿元~58亿元,2022年前三季度小鹏汽车归母净利润亏损67.78亿元,亏损幅度同比扩大89.54%;2022年前三季度蔚来累计亏损87.12亿元,较上年同期亏损扩大4.3倍。
相反,特斯拉却交出了一份亮丽的答卷。今年1月31日,特斯拉公布截至2022年12月31日的正式年报显示,2022年,特斯拉共生产1369611辆汽车,交付1313851辆汽车;年度总收入为814.6亿美元,同比增长276.4亿美元;2022年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125.6亿美元,同比增长70.4亿美元。
“特斯拉作为盈利最高的新能源车企,通过供应链、生产工艺等优势,进一步降低成本,给众多国产新能源车企造成一定的压力,但对于整个行业发展却是有利的。”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对《红周刊》表示,目前,国内汽车市场发展已驶入“深水区”,新能源刚需车型成本继续承压,新能源车市场格局正在重塑。
林示认为,传统燃油车企品牌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也逐渐有了起色,这些传统大厂具备技术优势、资金优势,可以把电动车的价格降到比特斯拉还要低,同时,把产品的智能化、服务能力提升到与造车新势力同一水平。未来,能与特斯拉抗衡的可能更多还是传统大厂,造车新势力如果没有现金流支撑将很难生存。
深度研究院院长张孝荣也对《红周刊》表示,价格战已经拉开帷幕,行业正在经历洗牌,国补退出对所有国产品牌产生一定压力,尾部企业面临战略转型,市场集中度或将进一步提高。
产业链上游需警惕产能过剩之忧
在新能源车产业的“狂飙”下,虽然多数新能源汽车厂商亏损依旧,但作为车企中上游锂矿和动力电池企业却赚得盆满钵满。
《红周刊》不完全统计,A股涉及锂矿开发的公司接近20家,从已披露的年报业绩预告看,净利润几乎全线暴增。其中,天齐锂业预计2022年归母净利润在231亿元~256亿元,同比增长高达1011.19%~1131.45%;赣锋锂业公司预计2022年盈利180亿元至220亿元,同比增长244.27%至320.78%;盐湖股份2022年利润150亿元~156亿元,同比增长234.94%~248.33%;天华超净预计2022年实现归母净利润为64亿元至68亿元,同比增长602.76%至646.68%。
对于业绩的暴增,上述几家企业均表示,受益于新能源、新材料行业快速发展,锂市场需求增长显著,以及碳酸锂价格上涨的“量价齐升”。
动力电池厂商同样呈现出业绩大涨的局面。譬如,宁德时代年报预告显示,2022年归母净利润预计达到291亿元~315亿元,同比增长82.66%~97.72%;亿纬锂能预计2022年归母净利润约31.96亿元~36.32亿元,同比增长10%~25%;国轩高科预计2022年营收将达到211亿元~239亿元,净利润将达到2.2亿元~3.2亿元,同比增长115.92%~214.06%。
或是因上游新能源车企需求的暴增,锂价格持续高位,加之,生产磷酸铁锂技术水平简单,门槛较低等要素,导致上游原材料厂商盈利大增,进而新能源产业链各类企业这两年都在积极“抢矿”,产能开始迅速扩张。在这场“抢矿”运动中,不仅有上游的锂矿巨头不断寻找合适标的,还有中游动力电池延伸产业链,就连下游的比亚迪、特斯拉等车企也纷纷下海争夺。
“抢矿”带来的结果是,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锂业分会数据,2022年我国三元正极材料产量65.6万吨,同比增幅约为48.8%;磷酸铁锂产量119.6万吨,同比增幅约为160.6%。而相对应的是,锂价格开始逐步下跌,据上海钢联2月16日发布的数据,电池级碳酸锂现货均价下跌0.35万元/吨至44.55万元/吨,春节后累计跌幅超5%。较去年11月高位的59.1万元/吨,降幅高达24%。
碳酸锂价格的持续下行,开始让业内担忧起产能过剩。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的数据,产量方面,2023年1月,我国动力电池产量共计28.2GWh,同比下降5.0%,环比下降46.3%。装车量方面,1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16.1GWh,同比下降0.3%,环比下降55.4%。
对于动力电池产量和装车量的同比、环比数据明显下滑,汽车行业专家邵元骏认为,现在动力电池过剩其实已经很严重了。新能源汽车目前的增长势态大概还能维持两年至3年,2025年、2026年左右可能会到瓶颈期,转向存量市场。
崔东树也表示,“抢矿潮”过后必然会带来产业竞争的激烈,一旦新能源车增长变得疲软呈负增长,则未来上游原材料企业必然会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今年上游厂商大多都实现了较高利润,但随着产能的不断扩张,未来必然带来价格的大幅下滑”。
当然,也有观点认为,目前担忧产能过剩还为时尚早。“我不认为现在电动汽车的上游中游已经产能过剩了。”裘伯元表示,电动汽车取代燃油车,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储能市场也已经爆发。这两个巨大的市场,对电池的需求会让很多人看不懂。就像很多人看不懂房价连涨二十年一样,绝大多数人也是看不懂电动汽车的快速增长,“随着产业的成熟,供需矛盾会缓解,电池端只能获取社会平均利润。电池端降价会推动电动汽车更快地发展”。
更多精彩
环球滚动:增速放缓、国补退出、特斯拉降价冲击,新能源车产业链出现“裂变”迹象
资讯:快讯!普京谈特别军事行动:俄罗斯将逐步完成任务
新华全媒+|碰撞出创新的火花——粤港澳大湾区重大科创平台扫描
双子男对自己的另一半确实很小气 有时候都舍不得为对方花钱
大多数射手座都是典型的性单恋者 这也是他们单身的一大因素
天秤爱上一个人真的会瞬间变性 别的其他雌性都会完全不感兴趣
天秤男真正的爱并不在言语上 更多体现在行动上
在如此漂亮的女朋友面前 天蝎男反而是有点自卑
白羊一直有颗满是伤痕的心 他们也渴望人被安慰被怜惜
新学期新气象 伊春公安多措并举为开学季保驾护航
金牛男是一个很有原则的人 喜欢性格踏实稳重的女生
双子内心还是一直想真正寻找一个能够让他们这个海王收心的女人
所有男人心中都有着初恋情节 巨蟹男也不例外
能驯服狮子男的女人一定也有着人中龙凤般的才能
当爱整洁爱收拾的处女男遇到同样爱干净的女生时更加惺惺相惜
天秤偏爱不吵不闹不作妖 给予他们信任的贤内助
天蝎男的通病就是事儿多 对身边的人也常常说三道四
能让射手男动心着迷的女生类型都可以绕地球三圈
摩羯男踏实本分 是十二星座中的老好人 凡是考虑他人感受
女生只有给水瓶男空间和尊重才能使他们敞开心扉得真心
八字起名
公司起名
生肖星座
2022-12-07 16:33:21
起名宝典
返回顶部